微信,这款2011年才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,几乎一夜之间火爆起来,两年飞速的发展,成就了它3亿的活跃用户。一线城市的人们用它来晒见闻、煲电话粥,二三线城市的人们用它与在外工作学习的孩子沟通,既省钱又能查看子女每天生活的状态。3亿用户,无疑就是一个淘金的热点。自然,教育行业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。
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一个标志性的产品,运用于移动学习领域以来,它虽然无法对现有移动学习资源进行改善和优化,但却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、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方便的传播平台,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。微信能为移动学习带来什么?通过微信来做教育的赢利模式在哪里?
微信,教育界的“淘宝”?
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建议,如果想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创业,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好微信。命题是提出来了,可是路该怎么走却只有自己去摸索。
有人预测,教育界的“京东”和“淘宝”,微信肯定占有一席。首先,微信有庞大的用户群,推出的版本几乎覆盖了所有智能手机。其次,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,具有零资费、跨平台沟通、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,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,更灵活、智能,且节省资费。再次,微信具备教育应用的许多功能,如随时随地扫描记录二维码信息、通过绑定邮箱及时处理邮件、通过朋友圈实时分享学习信息、使用公众账号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发布、共享、推送等。最关键的是,微信迎合了碎片化时间的使用需求,而移动学习与此正好有契合点。
前不久,微软创始人比尔·盖茨出席在美国德州奥斯汀市举办的SXSW互动大会,称过去十几年间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陷入了停滞,研发投入也远远不够。“尽管教育科技的绝大部分成本都在下降,互联网接入仍然是其中最昂贵的部分。”
在会上,比尔·盖茨还说到,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将在于数据。这或许能够理解为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带来的结果。当下,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发生变化,教育如何与时俱进,不可回避的是技术。然而,对于大众教育来说,技术现在已经不缺少,缺少的是懂得运用新技术的人。这或许为微信在教育上的运用提供了广阔前景,微信的使用极为简单,即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经过简单的指导也会轻松使用,微信的维护也很容易,几乎是0成本0技术,只要申请一个公众账号就能够实现。
如果从以上的分析来看,微信确实可能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大陆,但是,通过微信做教育仍然有很多局限。首先,国内智能手机终端普及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,虽然智能手机已经很便宜,但是功能机的使用人数仍然庞大。其次,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资源非常少,尚未形成规模,投资与回报还不甚明了,敢于吃螃蟹的人并不多。再次,如比尔·盖茨所说,互联网接入费用昂贵,而我国,移动网络接入的费用更高,与固网相比,在学习者经常活动的区域,如:学校,办公室,家庭等WiFi的覆盖率并不高,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。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是,微信公众号的口号是“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品牌”,不难看出,微信有意把公众账号打造成自媒体平台,而不是教育平台。
微信卖水果带来的思考
微信打车、微信值机、微信订餐、微信订酒店……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可以通过微信来实现,除了这些,微信政务平台也在悄然升起,微信正快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,移动互联网时代,微信确实有无数的光环。
去年3月份,荆楚网上刊登的“织围脖聊微信微博上卖水果月入上百万元”,相信不少人对此印象深刻。华中科技大学两名学生在校内推广他们的微信平台“we信水果帮”来销售水果,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除了卖水果,卖面包、卖蛋糕等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。现在,我们打开微信,查找附近的人,你会发现几千米以内有不少商家的公众账号,关注送美食一份、关注送精美礼物、关注免费领取优惠劵等广告应接不暇,再次刷新,商家又换了。许多商家在微信的营销和推广方面已经走出了一大步。
微信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情况如何呢?记者在公众账号查找框输入“学习”“教育”“培训”“考试”等字样,可以搜索到许多知名单位开通的微信账号。记者随机订阅了几十个账号,通过查阅这些账号的历史信息,力图找出一些规律。
经过整理,记者发现,这些账号发挥的功能大约可以分为四类:第一类,提供学习内容,如:外语类学习的每日一学、培训类的如何搭建团队、考试类的应试心理调整等等,这类信息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,实用性强,读者容易接受。第二类,推送行业动态和范文,这类账号最为常见,大多都是一些美文和时下新闻相关的一些分析,可读性强,但是推送量较大可能会导致用户反感。第三类,类似于客服的工具,推送的内容很少,主要是方便与学员沟通交流。第四类,纯粹用来做招生宣传或者发布机构信息,这类微信账号记者认为同无人维护的账号差不多,存在和发展下去的意义不大。
商家推广在微信上的应用已经初显成效,但是,教育试水微信却仍少有亮点,教学资源能否通过微信来发布和推送?
能否把微信打造成为一个移动学习平台?我们非常期待有成功案例的分享,不管是把微信当作客服工具,还是导流量的平台,我们希望,大家能够静下心来,把微信培养成为一个强学习的生态圈。微信是一个掘金的热点,但是,如果只为了赚钱一哄而上,这样的行为应受到众人鄙视。
为用户创造价值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
钛媒体今年3月22日刊载的“像程苓峰一样,用微信养活自己?!”这篇文章曾被多个网站转载,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微信来做“经典绘本”的经历和体会。“作为一个媒体人,确切地说,是教育媒体人,微信让我又有了当年写博客时的兴奋感。更重要的是,微信让我有希望,不仅有生存的希望,还有成功的希望。这是博客没有给过我的,微博和轻博就更没有了。”作者的一席话,给了我们无数的遐想,而文章标题中的“用微信养活自己”则让无数自媒体人看到了一线新曙光。
在写这篇文章之前,记者曾经试图通过微博、微信或者网络找到几家、甚至哪怕是一家通过微信来做教育而且成功的企业,解读他们的故事,一同探讨未来的走向。可是,很遗憾没能如愿。而让记者欣慰的是,最后联系到了“像程苓峰一样,用微信养活自己?!”的作者——山谷洞人。
“对我自己来讲,我有自己喜欢的工作,目前也不担心生存问题。做经典绘本,基本上是兴趣、意义的驱动。”
他说:“微信自己定位为客服平台,而不是营销工具。而且,微信也确实不适合做学习。那我就不做,我会慢慢引导微信订阅用户安装经典绘本的APP,微信公众号就与他们交流、服务。”
根据腾讯科技6月5日报道,在今日腾讯“把脉微信”专场活动上,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表示:“在某些情况下,用户不排斥一些商家主动发过来的信息,关键是这些信息恰好是他们需要的,是高质量的。如何最好地满足用户的上述需求,正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。这要求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真正做到精品化,并充分尊重和理解用户。”
现在,不少商家通过微信营销已经尝到了甜头,类似的营销培训在网络上比比皆是,不少教育公司也把微信当成了招生宣传的工具。不过,没有内容,更没有服务,我们无从得知这样的微信账号能够有多少关注的用户,如果没有受众,这些宣传恐怕是徒劳的。
其实,微信是否能成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确还有待时间去验证。而认真的人会发现,山谷洞人曾提到,可以把微信做客服工具和导流量,这也是不错的选择,而通过微信挣钱,他显得很有信心。他所赚的钱不是收取订阅用户的费用,而是广告和赞助。
“如果是给社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,我想总是可以生存下去的。挣钱不是我的目的,至少不是第一目的。我的天涯博客有200多万的点击率,从来没有人找过我发广告。但我的微信只有不到一万订阅用户,且只做了不到三个月,就有人找我发广告了。前不久就有人找我发广告,被我拒绝了。”山谷洞人如是说。
钱不是万能的,做一件事情,尤其是与商业行为挂钩的,如果不去讨论盈利模式,不去思考如何赚钱,那这件事很可能就做不下去,更谈不上如何发展。退一步来讲,如果我们只是为了钱去做某件事情,那从一开始,他就已经输掉了。而那些能够沉静下来,用心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,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,是难能可贵的。刷微博、聊微信,现代都市人很多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在指尖悄然流逝,如何利用微信来开展学习,我们期待有更多成功案例的分享,一同找回流逝的青春。
一分钟就上线你的网校,简单!快捷!!EduWind帮助富有开创精神的你们,面向广大的学生,在线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,销售自己的课程。拥有一个独立网校,从未如此简单!
欢迎联系我们,了解更多
电话:010-57163176
邮箱:info@eduwind.com